语宙文学

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不一样的许三观

18动漫乳液官网,《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在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时间为顺序,用第三人称叙述了一个丝厂送茧工许三观,在那个生活困难的年代,与苦难做斗争的故事,而贯穿整个故事的中心就是“卖血”。 许三观第一次卖血,可能是出于好奇,也可能是想证明自己身子骨结实。在他们乡下有着“没有卖过血的人身子骨不结实”的说法,所以当他碰到去卖血的阿方和根龙的时候,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阿方和根龙是卖血的老手,他们有着自己的那一套,在卖血前要喝大量的水,卖血后要吃一盘炒猪肝,喝二两黄酒来补一补,卖完一次血至少要过三个月后才能再卖。他们也懂得挑几个大西瓜给管卖血的“李血头”做人情。而我们的主人公许三观,相比之下,就是菜鸟,对400ML血有多少没概念,对卖血前后要做什么也不懂,更别提送人情给“李血头”。当他们三人卖完血来到“胜利饭店”时,阿方和根龙熟练的对跑堂的喊到“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给我温一温”,许三观也只好学他们喊到“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温一温”。 卖一次血能得到三十五块钱,用许三观四叔的话来说,在地里干半年的活也就挣那么多。正是因为这卖血的三十五块钱,许三观才抢在何小勇之前娶到了“油条西施”许玉兰。结婚后许玉兰给许三观生了三个儿子,分别叫一乐,二乐,三乐。可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很多人说一乐长得不像许三观,反而像何小勇,后来在流言蜚语和许三观的追问下,许玉兰承认和何小勇有过那么一次。而许三观第二次卖血却是因为这个长得不像他的一乐打伤了方铁匠的儿子,何小勇不赔钱,他也不想赔钱,最后方铁匠带人拉走了许家很多东西,无奈许三观就第二次去卖血。第二次去卖血的许三观提着一斤白糖去找李血头,白糖在当时可是个稀罕物,可李血头却因为自己是共产党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没有收他的白糖,只是倒了一点在手上吃。虽然距离第一次卖血已经过去了十年,许三观照旧去了“胜利饭店”,拍着桌子向跑堂的喊道:“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许久他才想起“黄酒给我温一温”这句话,小人物的性格由此凸显。然而回到家,许三观才想起这第二次卖血之前忘了喝水了,觉得自己亏死了。 许三观第三次卖血是为了补偿他一直暗中喜欢的女工林芬芳,因为林芬芳摔断了右脚,趟在床上的时候没有拒绝许三观的进攻,许三观想让她早日康复,就去卖血,然后送了很多东西给她。 第四次卖血是“大跃进”、大炼钢和大食堂时期,许三观一家人喝了57天玉米粥,许三观就又找到了李血头。第五次卖血是为了当知青而病了的一乐。第六次卖血是为了能让二乐早点抽调回城,招待生产队队长。而为了救得了肝炎的一乐,许三观计划在六个地方上岸,“一路卖着血去上海”。在这期间许三观卖血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我看到这里,真是揪了一把汗,害怕许三观卖血卖死了,还好作者这次用笔比较温柔,结局还是好的。 在这几次卖血中,许三观从开始对卖血这件事毫无所知,到后来教来顺来喜兄弟卖血的经验,尤其是他和来顺来喜两兄弟卖完血后,来到当地一家饭店,当伙计问他要什么时,“他两只手手指敲着桌子说:‘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说到这里他的右手拿起来摇了两下,说:‘黄酒给我温一温。’伙计说知道了……”这和之前许三观第一卖血的许三观形成鲜明的对比。 六十多的许三观终于一家“不再有缺钱的时候”,但他有一天路过胜利饭店时,又冒出了再卖一次血的想法,可是当他来到医院,那个不满三十的年轻血头却说他的血只有油漆匠会要了。四十年来,每次家里遇上灾祸时,许三观都是靠卖血度过去的,可是以后他再也卖不了血了。 “这就叫diao毛出得比眉毛晚,长得倒比眉毛长”,作者最后用这样一句话结束全小说。刚开始我觉得这句话太粗俗了,后面仔细一品味,才觉得话粗理不粗,这句话看上去好像只是在骂那个年轻的血头,实际却富含很深的哲理,世上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不讲理。这样的一句话倒真不像作者写出来的,而像小说中的人物自己说出来的。 《许三观卖血记》让我感触最深的反而是许三观和许玉兰这份相濡以沫的爱情和不离不弃的亲情,虽然在那个生活艰辛的年代,他们吵过架,动过手,甚至彼此出过轨,可是任何苦难都没有把他们击倒,也没有把他们拆散。许三观有一个包容之心,温柔之心,他包容了一乐,包容了何小勇,包容了许玉兰。在文革时期,许玉兰被说成是妓女,被剃了阴阳头,被拉到各处去批斗,这个时候一乐和二乐都不愿去送饭,许三观只有自己去送饭,为了避人耳目,许三观偷偷的把菜藏在饭底下,还放了很多肉。许玉兰精打细算,每天做饭时会从锅里抓出一把米放到床下的小米缸中,为了家缝缝补补,洗洗刷刷,省吃俭用。他们两个的爱情和亲情,可以说是当时时代背景下的缩影,这让我想起我爷爷辈的那代人,平凡而伟大,没有那么轰轰烈烈,却又那么真真切切! 此书推荐理由:于艰难困苦的时代,去体会一份平凡朴实的生活,一份相濡以沫的爱情,一份不离不弃的亲情! 如果大家觉得我们推荐的书不错,希望大家关注我们,我们还有更多精彩的书籍推荐给大家,半里读书将一直伴你读书!

相关推荐

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不一样的许三观
半里读书 · 2196阅读
【18、辛巳夫妻】
陈派的思考空间 · 6211阅读
道德经(四十三)> 太上
巨山寺 · 7023阅读
微诗Ⅱ过端午节(四首)文/王金波
难得糊涂金波 · 4786阅读
爱如细水长流
烟雨楼台 · 3149阅读
永远的约定与孤单的回声
梦里花 · 8723阅读
论经典话语的传承与创新
梦回江南 · 6288阅读
你的姓氏排第几?有跟你重名的人吗?
谢一然 · 6315阅读
穿越古言:跨越时空朕来了(19)
诡语娜娜 · 1228阅读
笑出腹肌:生活中的幽默瞬间
独步江湖 · 6161阅读
搞笑的小学生造句
互联网 · 3537阅读
时也,势也——《古文观止》读书笔记18
文耕墨耘公众号 · 8725阅读
奥修禅塔罗之“时机成熟”
心足而爱瀛 · 7176阅读
永远的离别
岁月如歌 · 5115阅读
智慧之光:经典语录中的生活哲学
文心墨客 · 7545阅读
随笔:父亲的问题
诡语娜娜 · 7036阅读
道德经(四十三)> 太上
巨山寺 · 4995阅读
假如(原创)
云影_4f19 · 9809阅读
老刘心语系列(343):沉稳
河北南和刘志玉 · 82阅读
女性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溯源清流 · 8295阅读
我读论语之后
郁蒸灬十八 · 4154阅读
【46、己酉夫妻】
陈派的思考空间 · 1871阅读
说写作文:唱反调
河北南和刘志玉 · 7853阅读
都市奇幻:星际奇缘爱上你(29)
诡语娜娜 · 2455阅读
爱情的力量与智慧
墨色生香 · 88阅读
[乡土]平凡人生曲折路(779)
林木成荫 · 3868阅读
小说人物(一)
城外的阳光sun · 7747阅读
儿子3岁那会儿,因为刚让他分床睡
互联网 · 1218阅读
永远的离别
雪落千山 · 8897阅读
永远的离别
雪落千山 · 71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