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宙文学

孔子弟子传025|公西子华

女大学生的特舒殊服5,基于《论语》的孔子弟子小传 公西赤,字子华,比孔子小42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将其列在孔子77名弟子之27位。《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将其列在第18位,说他“束带立朝,闲宾主之仪”。“闲”通“娴”,娴熟之意。 公西华有外交才能,是个优秀的礼宾司司长人选。 《论语》记载公西赤的言行5次。 孟武伯有一次问孔子公西赤(子华)这个弟子怎么样,是不是个仁者,孔子说: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论语·公冶长》5·8) 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是不是做到了仁就不好说了。 孔子好像单独和公西赤(子华)聊过天。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7·34)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既是孔子的由衷之言,也是他实际的生活写照。圣与仁,连孔子都不敢说能做到,但这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公西赤(子华)认为都做不到。 有一次在课堂上。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仲由(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求(子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下课后。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11·22) 公西赤(子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您回答说有父兄健在,不能马上行动;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您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孔子要求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仲由(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 还有一次,仲由(子路)、曾点(皙)、冉求(子有)、公西赤(子华)侍坐,孔子让他们各谈理想。公西赤(子华)应对说: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论语·先进》11·26) 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曾点(皙)问孔子:“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孔子说:“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对公西赤(子华)给予极大的肯定,有点“雍也可南面”的意思。 公西赤(子华)跟孔子学成之后,为鲁国出使齐国。但家里尚有老母在,自己出国当大使了,母亲没人照顾,心里有点粘粘糊糊,就跟同学冉求(子有)说了。冉求(子有)同学很仗义,就去向孔子请求给公西赤(子华)家补助一些谷米。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论语·雍也》6.4) 粟与米连用时,粟指带壳的谷粒,去壳以后叫做米;粟字单用时,就是指米了。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釜、庾、秉都是古代计量单位,一釜也好一斛约等于六斗四升,一庾等于二斗四升,一秉等于一百六十斗(十斗为斛,十六斛为秉);古代的斗、升跟后来的斗、升不同,六斗四升大概相当于后来的一斗二升。齐国的计量方法是:四升为豆,四豆为区,四区为釜,十釜为钟;一区是一斗六升,一釜是六斗四升,一钟是六斛四升(《左传·昭公三年》)。 冉求(子有)请求给公西赤(子华)家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行,给他一釜。”冉求(子有)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加他一庾。”冉求(子有)却给了五秉,相当于八百斗。原宪(子思)给孔子家当管家的时候,孔子给他九百的年俸米,但《论语》没有明确是九百斗、九百庾还是九百釜或者九百秉。原宪(子思)嫌太多了,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你如果觉得吃不完,可以给你的乡亲们。”原宪(子思)家里很穷,《庄子》、《孔子家语》等“原宪居鲁”曾记载过他的窘况。 冉求(子有)给了公西赤(子华)五秉,确实不少。孔子很不高兴,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这也是成语“周急不济富”的出处。 中国人讲求互相帮助,这是人道主义,是应当提倡的美德。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也都是人们愿意做的事情。但是,孔子认为,帮助人,也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别是对于穷人,是应当周济的,这是义不容辞的。对于富人,还是少做一些“锦上添花”的事,——当然,锦上添花也不是不可以。 孔子认为,公西赤(子华)出使齐国,可以“乘肥马,衣轻裘”,坐着大马拉的豪华车子,穿着轻便华丽的衣服,就不应当再给他母亲那么多粟,——可能公西赤(子华)家〔还没那么穷。 公西赤(子华)被后世尊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邵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钜野侯”,明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贤公西子 ”。

相关推荐

孔子弟子传025|公西子华
龙门村夫 · 1531阅读
永远的约定与孤单的回声
琉璃月 · 6117阅读
战胜武汉之疫情(七律三首)
诗人梅梅 · 9663阅读
爱要讲究方式
雁韧 · 5679阅读
我学过的第一首唐诗
星语999 · 3918阅读
老刘心语(425):愛的教育
河北南和刘志玉 · 8777阅读
红林悟道《韩非子-守道》 第九章 无害
红林主人 · 4825阅读
道德经(七十九)> 重为轻根
巨山寺 · 5103阅读
朝花夕拾:南洼里吃不到的韭菜
海夜听风 · 7172阅读
信用卡还款,知道这3件事才能不吃亏!
阿森啦 · 8581阅读
道德经(七十二)> 飘风不终朝
巨山寺 · 4606阅读
永远的告别
清风徐来 · 6482阅读
迟到(小小说)
走过岁月知冷暖 · 2433阅读
娜荷雅是啥?是苗苗!(一)
能断金刚晓敏 · 6717阅读
名句赏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诡语娜娜 · 2462阅读
廖一梅经典语录
互联网 · 3829阅读
道德经(三十九)> 致虚极也
巨山寺 · 8922阅读
【海棠社】第607社社课‖七律·药
诗词海棠 · 134阅读
【23、丙戌夫妻】
陈派的思考空间 · 7493阅读
今天心真是太乱了
禅园听雪 · 6872阅读
永远的告别
笔舞龙蛇 · 61阅读
同桌的你(2)
洛怡雪 · 2065阅读
苏小懒经典语录,苏小懒经典语句
互联网 · 2042阅读
【47、庚戌夫妻】
陈派的思考空间 · 3726阅读
红窗听·倾世蓝颜
纳兰蕙若 · 6446阅读
文章正在审核中...
诡语娜娜 · 3363阅读
如何用笑声治疗失眠
墨香四溢 · 2146阅读
时也,势也——《古文观止》读书笔记18
文耕墨耘公众号 · 4891阅读
随笔:女子如花花似梦
诡语娜娜 · 990阅读
永远的约定与孤单的回声
花影舞 · 163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