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宙文学

此生何处不为家(1)【民间叙事】

《秘密授课》无删减樱花,李凌静静地伫立在湖畔的麻石旁边,两棵直指云端的马尾松,好象侍立在左右的两个卫士,守护着那个大麻石似的。 凭他以往挖树头卖给豆腐坊的经验,他知道那马尾松众多的根,早已布满麻石下面的土层。只要那一天从南海吹来飓风,那两棵马尾松向前一摇晃,那麻石就有被掀下湖去的危险。 马尾松线形的枝叶,确实形如马尾辫,只不过马尾巴上的毛是黑色的,这马尾松的松毛,却是青碧的,也可以说在这春雨之后,它苍翠欲滴。针叶长长,细细碎碎,宛若一截截染了色的线头。 李凌突然间想起了那个似乎已经变得有些遥远的年代。粤西沿海的一带,人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辛辛苦苦,遍植马尾松,又有人称它木麻黄。 马尾松耐旱,耐寒,耐咸,人们将它种植在沿海的沙质地上,并没有怎样悉心管理,既没有给它施肥,也不会为它除草,它依然蓬蓬勃勃地,顽强地生长,渐渐的变成一堵坚不可摧的绿色城墙,为人们遮风挡雨,护卫着粤西沿海的土地。 曾经有人歌颂过松树,说热火朝天进行建设的人们,具有松树的风格。那些在粤西沿海遍植马尾松的人们,自然也并列其中,显示出他们感人的松树风格。 李凌想,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建设我们的国家,付出了他们的智慧和劳动。他们的丰功伟绩,全体现在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之中。尽管他们的付出,没有一一载入史册,但他们的精神,一直在感染,熏陶着后人。 而此刻,李凌感到自己特别特别的幸福。这一代人都很幸福,很快乐。人们再不用为温饱问题烦愁。人们再不用为居无定所担忧。两千多年前,杜甫那美好的愿景,如今的城镇或乡村,都已经实现。三五层的楼房,在绿树掩映之中,处处可见。 李凌一想到今天一早,儿女邀他一起驱车来这个风景区旅游,他就满心欢喜。对于他来说,这又何尝不是故地重游?只是他那一代人的故事,不为这年轻的一代所知罢了。 从梅菉到椹城,80多公里的行程,他们一家分坐两辆小轿车进入椹城风景区停车场时,开车的长孙说,才用了一个多小时。而在湛江市区,他们还曾在一家超市停车,让年轻人进去,各自选购喜欢的食品和饮料。 多快捷啊!他心里轻叹了一声。不知怎么就想起自己年轻时作货郎,挑着用谷箩装的针头线脑,梳子小镜,麦芽糖,走村串巷,用糖胶换猪骨,收鸡毛鸭毛的种种情景。 那艰难的岁月,他从这条村走到那条村,都得挑担步行,连用来载货的烂单车都没有一辆。 那时候,他一进村,必先向善良的村民讨碗粥饮喝,然后才有气力喊:“有生胶熟胶,烂铜烂铁,鸡毛鸭毛,统统拿来换嘢哟!” 长年累月,李凌在粤西,在雷州半岛那片红土地上,从这条村走到那条村,走一步就是一步,挣一分就得一分。反正,从正月初二到腊月廿八,他都在外奔波,忙碌。 白天,他走着走着,肚饥口渴了,在路上看见某一条小溪,或乱麻石间涌出的一股决决的泉水,又或水尚清澈的一口山塘,他便在水湄的某棵树下歇息一会。 他从腰间解下那块方格子的水布,抹了抹汗,便弯腰捡三块石头,置成三角形当灶,就近找点干柴草,用自带的一个旧锑煲和粳米,煲两三碗白粥,拿出一节咸黄瓜,将就将就又是一餐。反正饿不着,渴不着就好。 夜里呢,走近那条村,他就在那条村歇息一夜。他一般住的,都是谷场边人家守夜住的小屋。一个走村串巷的货郎,出门在外,也没那么多讲究,处处为家,随遇而安,能睡个安稳觉,他就心满意足了。 民间多有善良朴实,热心而讲义气的人。他们豪爽大方,往往会留他一饭,容他一宿。让他反复地体验了人性的温暖。至今想起那些心地善良的人们,他心里总是暖暖的。 后来呢,李凌洽洽处在而立之年的时候,终于迎来了一个更宽松的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 常言道:三十而立,可他三十岁的时候,仍孑然一身。他独来独往惯了,无婆无卵,无牵无挂,也好。 改革开放后,他也不知道哪来的胆量,竟然揣上走遍粤西乡村,挣来的所有积蓄,就跟老乡仁哥去贵州收购牛皮。 仁哥比他年长十余岁,豪气冲天,那张嘴特别爱吹,好似不但吹得破牛皮,连象皮他都吹得破似的。 仁哥其实是有名有姓的,户籍上分明写着李致仁三字。而梅菉一带,四乡八村,乡亲都叫他牛皮仁。尊重他的人呢,就叫他一声仁哥。你叫他牛皮仁,叫他仁哥,他都一样响响脆脆,爽爽快快应一声,照样嘻嘻哈哈过他的日子。 人就是这么奇怪,有些人善吹牛皮,却不干实事,凭一张巧舌如簧的嘴,千家溜,百家钻,或在农贸市场上行走,揾个一日三餐,夜求一宿,图个温饱,得过且过而已。 有些人呢,口才了得,实事干得,只是乡下人不善言辞,人家多说了几句,便认定人家吹牛皮罢了。 李凌一路来,对这个仁哥,都十分的敬重。就是这个仁哥,带他坐火车去了一趟贵州,才有他后来红红火火的日子。 李凌常常想,人只有出门在外,才知道他那张嘴利不利害。 仁哥带他到贵州花溪一带的乡镇,真是如魚得水,熟门熟路。甫一下车,仁哥就同他到农贸市场,在猪肉行买了三斤腩肉,在蔬果行买了六斤青椒,再直奔一条老街。 仁哥又熟门熟路,直奔一间私人开的小客店,将猪肉和青椒,交给那白白雪雪,娇娇嫰嫩的老板娘。 老板娘不但满脸的甜笑,还仁哥,仁哥叫得人心甜,显露出她满心的欢喜。好象她和仁哥,早已很熟络的样子。 老板娘高高兴兴地将猪肉和青椒,送进厨房,洗干净了手,便拿起一大串钥匙,款款地扭着她的黄蜂腰,带仁哥和李凌上了二楼,给他们开了一间临街向阳的客房。 放好简单的行李,仁哥先同李凌各自洗了澡,换上干净的衣裳。他们刚将换下的衣裳洗干净,正准备晾在阳台上,那老板娘就微笑着上来,请他们下去吃饭…… (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

此生何处不为家(1)【民间叙事】
雁韧 · 5605阅读
228、成圣三要(《论语》子罕
白痴老猫 · 3597阅读
老刘心语(428):读书(2)
河北南和刘志玉 · 2804阅读
永远的约定与孤单的回声
霜满天 · 2240阅读
可贞教育|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李金平 · 8779阅读
智慧的回声:探索哲理语句的深邃与永恒
紫陌红尘 · 3257阅读
男人的女人(14)
小草_d5ad · 3656阅读
感悟汉字造字灵慧 ——“安”
教育参悟人 · 1162阅读
致欧阳君/请保持你平和的心境
雁韧 · 5925阅读
7 章太炎两元交情
姓山名竹字太直 · 9754阅读
信用卡还款,知道这3件事才能不吃亏!
阿森啦 · 8485阅读
贫穷与想像力
高丘上 · 9307阅读
心碎的声音:那些无法言说的伤感语句
夜雨寒 · 7376阅读
【物己两忘】
陈派的思考空间 · 8895阅读
斯文论,天之将丧斯文也,与天之未丧斯文也
李宗奇 · 2704阅读
智慧的旅途:哲学与生活的对话
紫陌寒 · 6170阅读
智慧的旅程:探索哲理的深邃与生活的真谛
落笔成风 · 4760阅读
难忘童年小人书
走过岁月知冷暖 · 8043阅读
智慧的火花:经典语录的力量与影响
青石古道 · 1998阅读
经典语录:智慧的火花与生活的真谛
青石小巷 · 6713阅读
大佬在学习之——丰子恺
姓山名竹字太直 · 1016阅读
永远的告别
青石小巷 · 8101阅读
更年期,怎么办
禅园听雪 · 3749阅读
【59、壬戌型格】
陈派的思考空间 · 4633阅读
永远的约定与孤单的回声
云起龙骧 · 2073阅读
【摄影】山茶花
邱士舰 · 3589阅读
搞笑的小学生造句
互联网 · 7076阅读
经典语录:智慧的火花与情感的共鸣
青衫隐 · 4913阅读
论经典文学的永恒价值
雪落无声 · 6130阅读
心灵的诗篇:优美语句的永恒魅力
文心 · 478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