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宙文学

不骂柏杨是混蛋,骂了柏杨非好汉

星空丶天美丶果冻91mv,最近读梁文道的《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开篇谈到读书态度,梁文道引用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上面的话:“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者我暂缓评价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梁文道是这么解释这句话的:一本书你起码得看过,得懂得它说什么,你才能够去判断你赞不赞成,同不同意,或者写的好不好,是不是废话等。所以读书首先要有一座谦卑的态度,这个谦卑的态度不是要放下自己,完全泯灭自己的意见,而是要重新想到上面叫读书,什么是学习。 我的理解是“怀着一种开放、包容、接纳的态度,不事先带有成见地去读一本书”。然而有时人们并不容易做到。 很多人看《丑陋的中国人》,书还没有看,只看到个书名就急了,把柏杨用脏话骂了个遍。“这个柏杨,把中国人说成这个样子!丑陋?他自己也还不是中国人,出了大陆就连祖宗都不要了。呸!走狗!”现在不兴骂走狗了,现在国人把一个中性词往坏处扳,遇到说我们国家不是的知识分子,一律骂“公知”。 我之前听老师说过这本书,第一次听也感到气愤,因为我是中国人,柏杨把我也骂了,还有就是我身边的中国人,无论是长辈还是小孩,大部分并不丑陋,我觉得柏杨在乱讲。但我并没有骂柏杨。那时候虽然才十来岁,但我也清楚,中国人确实有些不好的地方,这个柏杨可能夸大了讲。等找来看看就好,反正我身边的中国人们也并不丑陋,单纯看看就好,不必纠结柏杨写的有多离谱。 这一等,就等到我成年。我一口气读完《丑陋的中国人》,并不感到如当初一般的气愤,也并不觉得这本书离谱。反而觉得因为此书的书名而多么憎恶这本书,或者因为这本书去骂柏杨实在是没有必要。 我长大了一些,片面看事物的稚气少了一些,因此我愿意从不同角度去了解一本书,去看见其中所表达的东西。柏杨之所以会写这样一本书,和他的成长经历、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柏杨出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那时候正是民国统治时期。在这个世纪出生的大部分人,是注定了要见证国家的灾难与动荡。这是他作为一国民的不幸。于他个人层面而言,也有一不幸。他出生时母亲难产而死,他是后母养大的。后母不容他,他十几岁了,稍稍成人,就被送到县学校读书。一个从小失去母爱的孩子或许从能分辨善恶开始就见多了人性的黑暗。 长大了,好不容易熬过了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看见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国家分裂的阴影不久又降临在他头上。49年,柏杨才二十九岁。一个年轻人,看见祖国好不容易走出了多年战争,又在内部分裂了。国民党退居台湾,台湾成了游离在外的大陆难以割舍的孩子,而金门海峡也成了隔绝柏杨与故乡的一鸿天堑。游子离开家乡尚且一腔乡愁,何况是被迫离开的孩子。年轻的柏杨心中一定有无限的惆怅和愤慨。这在《丑陋的中国人》中也可以窥见一部分。他在书里说中国人不能团结,一个人是龙,三个人是虫。 负面的东西接触多了,柏杨也变成了一个负面的人,他也能看得见中国人的好处,不然这么会把自己的中国人老师叫“恩师”。他只是心中带着怨气。 我看《丑陋的中国人》更多的是柏杨在批判政治。他在虽然通篇都在说中国人怎样丑陋,其实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在说做官的中国人怎样。只是他调了一下,变成了中国人做官都怎样。 说得更清楚一点,是在说在台湾做官和旧历史上做官的中国人怎样。中国传统历史上的贪官污吏确实很多对吧,不然不至于每个王朝都会腐败。而且此书出版前柏杨并不了解49年至80年的中国政治状况。这本书写在台湾,出版于台湾,是1985年出版的。我相信他写的是台湾。 1968年柏杨因为将一篇文章中的follws译为“全国军民同胞们”,被扣上“间谍的帽子”,被囚了将近十年。这是台当局的一次政治迫害。柏杨只是台湾当局当年文字狱的其中一位受害者,其他受害者还有很多。表面上台湾言论自由开放,实际上把握政权的统治者并没有放松对知识分子的把控。因为不小心他们就会说出什么实话来。比如台湾政治腐败什么的。 《十三邀》第一季里许知远说,柏杨是在近几年才开始被大规模讨厌的。第一季是16年出的,那么保守估计在2010年前后,国人还是中立的,没有成批的国人大骂柏杨的。也就是说,他的书里那种愤怒的情绪在之前的某一段时间里是适用的。 为什么这么讲?你既然知道老虎、苍蝇多,而且还肥,你就该知道这些动物不是两三年就能养出一堆的。现在骂柏杨的国人占大部分,尤其是我的同龄人更激烈。这是因为我们所生的时代比之前的时代好,所以我们才更加自信,更加相信国家和未来的美好。所以我的同龄人讨厌说中国人丑陋。很多文学的东西都是时代的产物,要么是放大了的时代幻象,要么是某个时代被碎化了的缩影。 我的这篇文章的标题名起得像是故意来鼓励人们骂柏杨似的的,是我故意写的。其实我在标题里真正想表达的是很多人读《丑陋的中国人》前后的两种态度。很多人读这本书前觉得柏杨是混蛋,认为中国人被柏杨骂了,不骂他的中国人是混蛋。客观地去读这本书后,也许就不会有什么骂不骂的了,也就没有好汉与混蛋之分了。 柏杨只是一个看过太多负面东西又把它放大到全中国民族上的一个人。《丑陋的中国人》只是一本写得有些偏激的书。里面文笔也不是多出彩,甚至有些淡,并不特别。这本书的突出在于他激烈批判的思想。我佩服柏杨敢于面对被他无数中国同胞骂得狗血淋头的结果也要直言不讳的勇气。即使写的东西太过犀利,有失偏颇了。但其恨铁不成钢的怨怒里也饱含着对自己国家、民族热烈的期待。他的真心应该被看见。

相关推荐

不骂柏杨是混蛋,骂了柏杨非好汉
姓山名竹字太直 · 8477阅读
穿越古言:跨越时空朕来了(22)
诡语娜娜 · 1221阅读
经典文学的永恒魅力
清风徐来 · 9485阅读
牵挂(小小说)*文作/王金波
难得糊涂金波 · 2309阅读
防疫,没有为什么
当代艺术 · 620阅读
用“心”销售,才有新市场
义薄云天R · 1340阅读
精选文章||《养成好习惯》
心存执念 · 5534阅读
浓缩人生的一些话,真的很经典
互联网 · 7789阅读
经典语录:智慧的火花
烟雨江南 · 1527阅读
智慧的火花:哲学语句的深邃与光辉
青石小巷 · 7676阅读
孔子弟子传025|公西子华
龙门村夫 · 7073阅读
老刘心语(484):家风、家规、家训
河北南和刘志玉 · 9724阅读
智慧的回声:探索哲理语句的深邃与永恒
诗酒趁年华 · 5225阅读
论经典文学的永恒价值
风华笔韵 · 9119阅读
“喜欢”这一词好像变得越来越廉价了
沉睡的方糖 · 3835阅读
智慧之语:探索哲理语句的深邃世界
林默然 · 4087阅读
春日游,李白醉笔舞
青衫隐 · 9747阅读
给自己一个城池
云影_4f19 · 4990阅读
永远的约定与孤单的回声
寒梅傲雪 · 9584阅读
永远的约定与孤单的回声
月影清风 · 8480阅读
永远的约定与孤单的回声
静水深流 · 8357阅读
性文学系列之一:《北回归线》
高丘上 · 9453阅读
春日序曲
江山如画 · 3909阅读
道德经(二十二)> 金玉盈室
巨山寺 · 130阅读
生如夏花(8)
蔡军田 · 1411阅读
悬疑惊悚:如影随形(4)
诡语娜娜 · 9232阅读
细数流年||福娃与大富豪2
蓝江365 · 1273阅读
《论语•学而》启蒙教育
路云_从竹 · 8732阅读
微信搭讪技巧
互联网 · 199阅读
都市奇幻:星际奇缘爱上你(26)
诡语娜娜 · 7071阅读